日治時期的公共浴場,也是當時東亞最大的溫泉公共浴場
於大正二年完成的二層樓和洋風格建築
是仿照日本靜岡縣伊豆山溫泉浴場所建
大正12年時,日本皇太子裕仁親自視察
這裡是「北投公共浴場」,現已做為北投溫泉博物館
整棟建築物都是古蹟,所以輪椅和嬰兒推車不能進入
而且也不能使用閃光燈、腳架、反光板、攝影燈具等輔助器材
裡面也沒有提供泡湯服務
進入北投溫泉博物館之後,要更換拖鞋
然後將自已的鞋子放在鞋櫃裡面鎖起來
鑰匙非常特別,是木板製作的
離開時,再將木鑰匙插進櫃子鎖,就可以打開櫃子了
而這些鞋櫃鎖,是從日治時期就保留到現在,非常特別
入口處在二樓,二樓是木造的休憩區
一樓才是磚造的浴池
入口處右側是因應當時日本皇太子來視察
後來增建的「御休所」,也就是現在的視廳室
二樓設有涼亭,還有泡湯後乘涼的榻榻米大廳
大廳旁有一突出平台「望樓」可以欣賞北投山光水色
當時,室內也有販售餐點飲料
有時還會安排藝文演出
長廊直走出去就是望樓
當時站在望樓,可以遠看北投的美麗景色
視聽室每天都會定時播放「北投的風情與人文」
介紹北投的歷史發展
日治時期,北投溫泉業逐漸發展
甚至開關鐵路,設置北段車站
讓旅客更方便來泡溫泉
北投地名來自凱達格蘭語的「Patauw」一詞
意思就是女巫
二樓的榻榻米大廳,是以前來這裡沐浴後的人
用餐、休息和乘涼的地方
坐在這裡休息,可以眺望北投谷地和北投公園的美景
就像在欣賞一幅畫一樣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公共浴場曾作為中山堂
台北縣議會招待所、民眾服務處、民防指揮部與光明派出所等使用
後來因為管理單位更迭而荒廢
1998年在地方熱心居民與台北市政府的斥資整修下
以「北投溫泉博物館」正式重新開始使用
這個空間目前展示了早期北投溫泉有關的事物
日治時期,北投建造了許多溫泉飯店
也發展了電影以及酒家菜文化
酒家菜菜單
接著到一樓參觀浴場
日治時期,泡湯客人在二樓換鞋之後
就到一樓更衣泡湯,
一樓主要是以男賓為主
但在一側有小浴池
給當時的女生和兒童泡湯用
因為早期來泡湯的幾乎都是男生
偶爾才會帶家眷過來
我們先來看小浴池區
目前小浴室有互動式體驗
站在小浴池前,螢幕就會出現在泡湯的感覺
冬天來訪,真的有種溫暖的感覺呀~
印象中,看早期的日本劇或電影
都會有這種刺青一整片的人物
但是,在當時是不能進入浴場泡湯的
北投的溫泉分成三種︰青磺泉、白磺泉、鐵磺泉
依照酸鹼值與顏色,名有特性
目前看到的小浴池,總共有3個
3個的大小分別都不一樣
泡湯前的沐浴區
其中一個坐位,坐下來就會在鏡子裡呈現出正在洗澡的模樣喲~
旁邊展示早期泡溫泉的刷子、水瓢和水桶等用品
牆上掛著北投早期的老照片
接下來看到的是大浴池
圓拱列柱圍起的羅馬風格大浴池
還有浴池外側迴廊牆上的鑲嵌彩繪玻璃窗花
呈現出明亮華麗的氣氛
看著大浴池,可以想像當年的盛況
北投有許多美食,酒家菜、魷魚螺肉火鍋、水果....等
北投也有許多娛樂活動,例如︰舞踊演出、撞球、西式電影、南管戲班、布袋戲...等
至於行的方面,可搭乘人力車、火車還有後期的公共汽車....
大浴室靠近公園這面窗有華麗的彩繪玻璃
底下則保留了修復記錄供民眾參觀
在修復時,為了將木料做防蟲防腐處理
大規模的將一樓外牆鑽孔,注射防潮藥水
唯一用台灣命名的礦石「北投石」
而且目前只有在台灣北投和日本玉川才有
所以北投溫泉博物館設立一區礦石展區
讓我們了解北投石
日治時期,北投因為溫泉而開通了鐵路
當時旅館林立,遊客絡繹不絕
也孕育出繁盛的文化
有納涼祭、月琴祭、還有湯守觀音祭
只要走一小段路,就可以到湯守觀音寺廟參拜
這裡展示了神象複刻品以及早期的老照片和文獻
月琴,因為形狀像月亮,所以稱為月琴
除了用倚戲曲民謠說唱伴奏
也是早期走唱藝人的伴唱樂器
北投溫泉博物館在一群人的努力下保存並且修復
我們現在才能看到這棟日治時期的浴場
而且能想像當時泡湯文化的盛況
如果開車來,建議停在捷運新北投站在步行過來
因為溫泉博物館附近非常難停車
如果是搭乘交通工具,可以直接坐到捷運新北投站
然後再步行過來
參觀北投溫泉博物館是免門票
外部還有大草皮,非常適合全家大小一起來參觀
認識早期的泡湯文化~
進來按個讚唄!!
=====================================
北投溫泉博物館
地址︰台北市北投區中山路2號
電話︰02-2893-9981
營業時間︰
星期一 休息
星期二 10:00~18:00
星期三 10:00~18:00
星期四 10:00~18:00
星期五 10:00~18:00
星期六 10:00~18:00
星期四 10:00~18:00
網址︰https://hotspringmuseum.taipe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