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故事的老眷村,一棟棟都有各自的特色
在這裡,感受早期的生活型態,欣賞早期的房屋格局
甚至還能看見早期的磁磚以及庭園造景
穿梭在眷村的小巷裡,感覺時間似乎都靜止了
臺中清水眷村文化園區入口在清水區的鎮政路上
看到假日市集的牌子往裡面走就會看到了
然後,從清水眷村文化園區的導覽圖旁的小巷子往裡面走
一整條左右都是充滿歲月痕跡的房舍
清水眷村文化園區不僅充滿人文歷史
地底下還蘊含了西元前2000-400年前金屬器時代的中社遺址
日治時期,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設立於臺灣
梧棲地區規劃為化成部,稱作新高支廠
所以這裡原本是高支場的宿舍區
有很多樹木都是當時種植的
所以幾乎都有百年的樹齡了
一直到1949年國民政府來台接收宿舍區後,提供給有眷官兵居住
這一區的宿舍最早是單進雙斜黑瓦屋頂、編竹夾泥牆
後來住戶因為生活需求往前後左右,甚至向上增建
所以現在可以看到有些房子是2層樓的
我們參觀的第一間房子門前掛著寄風冊店的牌子
原本以為是販賣紀念品的商店,於是走了進去
看見院子裡多肉植物在陽光下曬太陽的模樣
順間覺得好療癒喲~
「寄風冊店」是地方文史工作者,為了保存珍貴的歷史資產進駐清水眷村
除了展示海線文史資料、旅遊、文學等書籍
也將定期邀約對土地、文化有想法的人擔任「一日店長」
一走進屋子裡,覺得有種親切感
印象中小時候外公外婆家也是這樣的感覺
尤其是地上的地磚,特別能勾起小時候的回憶
大部份的眷村都已拆遷,想要看到保留這麼完整的眷村真的很難得
但是這些房子的年紀真的很老了,有許多間的主體結構非常不穩定
所以有些結構危險的屋子會用鐵網、標語...等禁止遊客進入
早期的平房應該常常看見貓咪在牆上散步或窩在牆上休息吧~~
每一間宿舍的損毀程度不一樣
而且室內的格局似乎也不太一樣
有些宿舍一進門是庭院,有些則是廚房
像這一戶一進門就有一間浴室,而且浴缸還是貼滿磁磚的那一款
現在要看到早期的浴缸也只能到眷村才看得到了吧!
早期的廚房規劃,在放瓦斯爐的旁邊都會有一個放瓦斯桶的空間
有些宿舍可能因為主體結構有危險
所以在門口設置鐵網,禁止遊客進入
有些則是可以走進庭院參觀,但是無法進入室內
但是有些宿舍結構看起來完整,卻也無法進入參觀
只能在鐵網外觀看
目前眷村較完整而且有整修房屋,有時候會有文創藝術進來展覽
一路看了幾間,發現這些地磚的感覺都很像
同樣年代所使用的裝潢建材似乎都很像
走在小巷裡,雖然兩旁的房舍都已破舊不堪
但卻給人一種時間都靜止的感覺~停在搬遷的那個時刻
走到一半的時候,其中一間整修過的房屋裡面有桃園主辦的展覽
主題是以眷村的生活飲食為主
整修後的宿舍,仍然以原本原味的方式呈現
讓人走在其中,有種身處於光復時期的感覺
到了中間的部份,就會看到許多裝置藝術
這戶庭院裡的3個裝置藝術很特別
感覺被線纏繞,非常忙碌的樣子
這裡也是巷子十字交會處
站在這裡,也能更明確的看見屋頂的模樣
也能透過窗戶看見內部的情況
看了幾間宿舍之後,會發現有些門前掛著門牌
門牌上除了地址還有姓氏
這也讓人不禁好奇,是否還有人居住在裡面
看見大門敞開,實際走進庭院參觀
因為擔心真的還有人居住在裡面
所以快速拍完照就離開
有許多戶的庭院和屋內都長著高大的樹木
看著這些錯綜複雜的樹根
不知道樹齡是否已經有百年以上了?
無論是什麼年代,只要門前可以曬衣服
家家戶戶都會撐起竹桿曬衣物、棉被
既然清水眷村是日治時期的建築物
所以外觀造型也有點像日式房屋
後來入住的人再依照當時生活需求增建
有的人往上增建,像這戶看起來像是把樓梯設置在廚房裡
一旦家庭成員變多了,所需的空間也要增加了
意外的發現有做庭院造景的一戶
一走進大門,兩旁是花圃
這些花草樹木看起來似乎有人精心照料著
雖然房子的主人已經不住在這裡了
但是院子裡的花草樹木依然生氣盎然
其實眷村的範圍很大,不僅僅是這一條小小的巷弄而已
有些眷村的房屋已經開始整修
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重現原始風貌
讓子子孫孫們能看見真正的早期建築物
進來按讚唄!!
兔子小姐
一併推廣你的粉絲專頁
======================================
臺中清水眷村文化園區
地址︰台中市清水區中社路信義巷41號
電話︰04-2628-3824
開放時間︰週二~週日10:00~18:00(周一及國定假日休假)
網址︰http://www.qingshuiartvillage.com/
臺中清水眷村文化園區交通資訊︰
【自行開車】
南下:走國道1號→接國道4號到開底→沿著省道往清水鬧區→依照台中港區藝術中心指示即可到
北上:走國道三號至沙鹿交流道→沿中棲路右轉過沙鹿陸橋後→看到中華路橋右轉往清水方向
→直行至鰲峰路左轉→至鎮政路右轉即可到達
【搭乘公車】
在台中火車站前搭乘客運303、304、306、306E號公車,然後在「清水國中站」下車
======================================